经常有糖友问:尿里面有泡泡是怎么回事?双腿为什么会突然肿起来?......
其实这都有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,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和干预,随着病程的进展,有些患者最终很可能会发展到“尿毒症”!糖尿病肾病已经很普遍了,10个糖友里面有2-4个人都有,快来测一测,看你中招了没?
这6个表现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提示可能得了糖尿病肾病
1.泡沫尿
尿液中出现泡沫提示可能是蛋白尿,是肾脏受损时白蛋白漏出到尿中引起的。
健康的肾脏,排出的尿液清澈几乎没有泡沫,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的泡沫尿,其泡沫细小而多,绵密如啤酒沫,且久经不消散。
--
并非所有泡沫尿都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,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泡沫,但与糖尿病肾病没关系。
(1)排尿过急:在尿液的强力冲击下,空气和尿液混合在一起,容易形成泡沫,但这种泡沫尿完后很快就消散了。
(2)尿糖增高: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含有大量糖分时,可以使尿液张力增高而出现泡沫,这种泡沫也会很快消失。
(3)尿路感染:泌尿道感染时,炎性分泌物增多可增加尿液表面张力引起泡沫尿。另外,如果感染的是某些产气菌,尿液也会出现气泡。不同点是,尿路感染情况下,大多会伴随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。
2.夜尿增多
正常情况下,成人白天大概排尿4-6次,夜间0-1次,白天尿量占全天2/3,夜尿量占1/3,当夜尿增多时,可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增加或者尿量增多:
• 连续多晚起床排尿次数≥2次。
• 持续出现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一半以上或者>750ml。
这可能是肾功能受损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引起的。
--
日常生活中,夜尿增多,也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,大家不用过于紧张。
睡前饮用大量液体:包括水、浓茶、咖啡等饮料,摄入水分增多了,产生的尿液自然也多。
精神因素:白天遇到高兴或难过的事情,情绪波动,晚上依旧精神紧张,辗转难眠,夜尿频率也容易增加。
3.水肿
肾功能受损使大量蛋白尿排出后,血浆中的白蛋白浓度会下降,渗透压变化导致血液中的水分会渗到组织间隙中,从而引起水肿。
同时,肾小球滤过率下降,导致尿量减少,体内的水分排不出去也会聚集在组织间隙。一般表现为双下肢或眼睑水肿,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。
--
普通人久坐或久站,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导致水肿,但一般短时间就会恢复,水肿部位还有弹性,按下去马上会反弹。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水肿,持续时间会比较长,水肿部位按下去会有明显的坑,反弹比较慢。
4.视物模糊
当糖友出现视力下降,看东西看不清楚时,要当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。
而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样都属于微血管病变,两者常相伴而生。所以,出现视物模糊的时候,也要警惕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可能。
5.血压高
糖尿病患者出现血压高,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。
一方面是由于肾脏排钠减少,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及血压升高;另一方面,受损的肾脏会分泌“肾素”,引起血管收缩,导致高血压。
6.贫血
贫血常常表现为甲床、口唇及眼结膜苍白、面色萎黄,往往也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后果。
肾脏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(促红素),刺激骨髓造血。肾脏受损后,促红素分泌减少,造血量就会减少,从而引起贫血。
五招避免变成尿毒症
如果糖友已经合并慢性肾病,要做好综合治疗,《2022年临床实践指南:慢性肾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》中给出了5点,糖尿病肾病患者照着做,避免发展为尿毒症。
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金字塔
1.定期检查
糖尿病肾病是不断发展的慢性病,确诊后需要定期监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(UACR)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(eGFR)等指标,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措施。
@图片来源 摄图网
确诊后至少每年复查1次,对于肾脏损伤程度高的糖友,医生可能会要求更频繁的检查,具体请遵医嘱。
2.控制饮食
出现肾功能受损的糖友,在吃这方面,除了做好饮食控糖外,还要特别注意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量。
✍ 低蛋白饮食:
对于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,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不要超过0.8g/kg(体重);
而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,每天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1.0-1.2g/kg(体重)。
✍ 低钠饮食:
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每日的钠摄入量应<2g,相当于5g盐。
3.改善生活方式
✍ 戒烟限酒:
糖友应戒烟戒酒,并且减少与二手烟的接触。
✍ 规律运动:
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,每周累计时间≥150分钟。
4.科学用药
近年来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均证实,钠-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(SGLT2i)和胰高糖素样肽-1受体激动剂(GLP-1RA)类药物除了降糖外还具有心血管及肾脏保护作用。
@图片来源 摄图网
其中,GLP-1RA类药物是基于血糖浓度来发挥降糖功效的,人体进食后引起血糖升高,GLP-1RA会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,发挥降糖作用。而当血糖较低时,这种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减弱。因此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较低。
5.控制好三高
除高血糖外,高血压及高血脂也是肾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,要像对待高血糖一样,控制好血压、血脂、尿酸等代谢指标。
作者:五零
来源:糖尿病网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太平洋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